60多年前,研究者開始給日本高崎山一帶的日本獼猴提供一些新奇的食物,想看看猴子們會否接受這些食物?如果接受,這種食物習慣變化又是如何傳播的?
在這個過程中,研究者們發現了一個寓言般的小花絮。
研究者把紅薯拋在沙灘上,讓猴子自己撿來吃,因而紅薯不可避免地沾上許多沙子。雖然猴子們喜歡紅薯,但吃到硌嘴的沙子時還是很不爽。
然后猴群中出現了一個小天才,一只1歲半的未成年小母猴發現,只要吃之前把紅薯拿去海水里洗洗就能吃到沒有沙子的美味紅薯。于是,這只小母猴就開始養成吃紅薯前用海水洗一洗的習慣。
第二只開始洗紅薯的猴子,是這只小母猴的媽媽。研究者認為,因為媽媽密切關注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所以很快發現了孩子“洗紅薯”的好處。
再接下來學會洗紅薯的猴子是小母猴的兄弟姐妹。研究者認為,這些兄弟姐妹們注意到媽媽的行動改變,于是很快模仿學會了。
再后來,跟兄弟姐妹們有較近關系的其他猴子也都慢慢學會了洗紅薯。直到最后整個猴群都開始洗紅薯,唯獨除了十來只身強力壯、在猴群里地位最高的成年公猴。
研究者仔細考察后認為,并非這些公猴太笨學不會,也不是這些公猴喜歡沙子的口感,而是它們地位太高,壓根沒注意過其他猴子在干什么,也就無從學到“洗紅薯”這個技巧。于是,當其他猴子啃著美味無沙的紅薯時,這十多只公猴就驕傲地繼續啃沙子。
正如劉慈欣在《三體》一書中所言,“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人一旦傲慢,就容易膨脹盲目、剛愎自用,失去自知之明從而故步自封,注定走不了太遠。
古今中外,因傲慢而付出慘痛代價的例子數不勝數。古有闖王李自成囿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為眼前的勝利所陶醉,傲慢輕敵,最終兵敗身亡,轟轟烈烈的起義戛然而止;也有軍事天才拿破侖由于傲慢自大導致盲目依賴過往的勝利經驗,固執己見,錯估敵情,戰敗于滑鐵盧后慘遭流放,結束了自己的軍事生涯和政治生命。今有傲慢天真的人類,無視自然法則,心無敬畏、行無所止,是我們讓全球變暖,冰川融化,北極熊瀕臨滅絕;也是我們竭澤而漁,以致長江白鱘宣告滅絕;更是因人類食野味導致疫情肆虐全球,相關研究報告稱此次新冠疫情對全球的經濟損害可能是世界大戰的兩倍。而比疫情更可怕的是人類的傲慢,美國政府在疫情面前從傲慢到被吊打就是極好的證明。
曾經有位高僧說:“傲慢的高山頂上,留不住知識與功德之水。” 然傲慢乃人之本性,即便許多圣賢名士也不曾避免,我等凡夫俗子要想克服傲慢,更需多思、多學、多省,唯此修行一生。
(葉宇婷)